曲江红色线路 | 中共曲南工委宝山卢屋交通站遗址 | ||||||
时间:2022-11-11 23:30 | 来源: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 | 作者:admin | 浏览次 | |||
|
||||||
叶凤章(1887~1928)是曲江县早期的中国共产党党员,曲江县东厢翻溪桥村(现浈江区东联村)人。少年时代叶凤章仅读过几年私塾,青年时代在家务农。
民国13年(1924年)9月,叶凤章等在曲江成立第一个村农民协会翻溪桥农会被选为农会的执行委员。同年9月29日,叶凤章等人率领翻溪桥、腊石坝农会会员参加孙中山先生在韶关南教场召开的第二次北伐誓师大会。在上海、广州《国民日报》报道此事后,翻溪桥、腊石坝农会成为北江地区的一面旗帜。
中共曲南工委宝山卢屋交通站遗址位于曲江区沙溪镇窝子村委会宝山卢屋。 1948年8月,曲南大队编入北一支三团后,余部10余人枪组成曲南武工队坚持斗争。曲南武工队划归中共曲南工委领导,武工队长由曲南工委副书记李卡兼任。武工队分成两支队伍进行活动,由李卡率领的武工队主要在以沙溪凡洞、宝山为中心的山区活动;由梁镜率领的武工队在马坝、乌石平原地区活动。两支武工队都建立有交通站。沙溪宝山卢屋交通站,由卢迈负责,交通员袁亚梅;白沙乌石洞张屋交通站,由张信东负责,交通员黄五妹。 该遗址因年久失修,风雨侵蚀,已倒塌。
曲江联乡抗日自卫委员会总部遗址位于曲江区沙溪镇沙溪村委会廖屋村,北纬24°37′57″,东经113°38′55″。
1945年1月,日军侵占曲江后,在马坝、乌石的叶屋山、清风亭、虎榜山、大坑口等地构筑据点,无恶不作。马坝的共产党员杨维常、罗玉麟等人,发动群众,以苍村、演山为根据地组织起一支170多人枪的抗日武装,成立了“马坝抗日自卫委员会”。后经发展,“马坝抗日自卫委员会”扩大为“曲江联乡抗日自卫委员会”,取代原来的国民党乡政权,成为曲南马坝、乌石和沙溪地区的抗日民主政权。因廖屋村已搬迁,现原遗址损毁无存,改为农田。
李卡被捕地遗址位于曲江区沙溪镇窝子村委会宝山张屋土纸厂茅寮。 1949年1月14日夜,曲南工委副书记兼曲南武工队长李卡、班长梁坤、交通员袁亚梅三人到乌石执行任务返回沙溪宝山的途中,因饥冷疲劳睡着,天亮时被跟踪而至的曲江自卫队发现捕捉。该遗址现有五颗棕榈树,周围长满植物,原有的土纸厂茅寮已倒塌。
革命烈士——李卡
李卡(1922-1949年),茂名化州市长岐镇双牌村人。原名李均海,又名亦池、水乾,绰号“古怪李”,因他在演唱《古怪歌》时,表演幽默、风趣而得此名。
好学求进 投身抗日 李卡从小就爱读书。上私塾时,每天天没亮就起床,到教室门口等先生来开门。平时,他每遇到喜欢的书,便手不释卷,一气读罢方休。1939年,李卡考上梅菜中学。当时虽已国共合作,但国民党顽固派仍推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方针,禁止学生在学校里阅读进步书刊。李卡在地下党的影响和培养教育下,积极追求进步。他最先报名参加党组织的秘密读书小组,利用晚上自修后或节假日时间偷偷读马列、毛泽东的文章、《新华日报》《大众哲学》《西行漫记》等进步书刊。当时看这些书刊若被发现是要被开除或坐班房的。但他不怕,并与进步同学一起研究、讨论。李卡从中懂得了许多革命道理,思想进步很快。 他积极投入抗日救亡宣传活动。在学校,他参加编辑和印发秘密刊物《激流》,并经常写稿,抒发自己的爱憎感情。为了扩大影响,他和共产党员、进步同学自筹资金到梅中附近村庄办民校,宣传革命真理,传播革命火种。他们自编课本,办墙报,演进步戏,教唱革命歌曲等,利用多种形式宣传、组织、发动群众,动员群众投身抗日。他们边读书,边办民校,虽然辛苦,但内心很高兴。节假日回到家乡,也向家乡学校的师生和群众宣讲抗日的重大意义,号召人们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团结抗日,保家卫国。在他们的教育与鼓动下,家乡不少青年走上革命道路。 1941年春,梅菜中学的反动校长推行法西斯教育,不许学生抗日,不准学生看进步书刊;无故开除学生,迫害进步师生,引起广大革命师生的愤慨。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全校举行了一次反法西斯教育的总罢课。李卡被选为代表,同反动当局进行面对面的说理斗争,表现得很坚强。反动当局为了平息学潮,被迫撤换了该校校长,并答应给予学生一些民主权利。罢课胜利了,李卡、李一鸣、叶翘森等6位学生代表却被开除了学籍。他对前来安慰的同学说:“我们的行动使学校当局惧怕了,他们失败了,我们打了胜仗,战斗还在继续。”一席话,增强了同学们的革命斗志。 1942年,李卡转到粤北乳源县知用中学读高中,仍继续进行抗日宣传活动。他在学校组织了读书会,并借友人开书店之机,秘密传播革命书籍。他创办了《播种》墙报,刊登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罪行的文章,号召同学们团结一致,积极参加抗日活动。 抗战胜利后,李卡考上广东国民大学新闻系,同时他还担任广州《建国日报》记者,用“李卡”“徐雪”“上下大夫”“吼夫人”等笔名,在该报副刊和香港《华商报》先后发表了上百篇诗歌、杂文、通讯等,以笔杆为武器揭露国民党打内战、杀害人民的罪行。同时,热情讴歌革命,讴歌光明,鼓励人们去争取胜利。 顽强乐观 鼓舞人心
1947年春,党组织安排李卡到翁源县粤赣先遣支队工作,先后担任文化教员、支队司令部参谋。同年7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48年春,他被调往曲(江)南游击大队,任武工队队长、曲南区工委会副书记、主任等职。他带领着同志们在翁源、曲江一带开展游击活动,打击国民党和地方反动武装自卫队。 李卡被关押到韶关芙蓉山监狱,在狱中,他和其他党员一起,团结难友,与敌人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狱中的环境和条件很差,100多人住在一间不大的房子里,粪便臭气、烟气、湿气和浓厚的汗酸味笼罩室内。每人每餐只给两小碗掺沙的粗米饭,没菜,半饥半饱。但李卡却很乐观,他谈笑风生,给难友讲革命故事,鼓励大家:坚持就是胜利。当时,李卡身体很瘦弱,胸部又受伤,亲人们给他买一点补药,但他舍不得吃,送给别的病友。 在狱中,李卡坚持写日记,给朋友写信。通过日记、信件抒发热爱党、热爱人民、热爱革命事业的真挚感情。并借以痛斥国民党反动派——“滚开吧,你既不滚开又不投降,我们有权命令,太阳消灭你!”他对革命充满必胜的信心:“黑夜的魔鬼赶不走我们的好梦,天快亮了,你看东边,红光起处就是太阳出来了。”他在给朋友的遗书中写道:“我们这一代就是施肥的一代,用自己的血灌溉快将实现的乐园,让后代享受人类应有一切幸福……。我走了,太阳我带不走,你跟着它呀!永远地跟着它呀!”给同志们安慰和鼓励。 英勇不屈 慷慨就义 敌人为了得到李卡的口供,对他严刑拷打,但都徒劳无获,又采取利诱。一天,敌人提审李卡,两个法官身着西装,挂着司令部的证章,看样子是敌总队部的参谋。一个高个子法官对李卡说:“我以前到过陕北,因感到共产主义不适合中国国情,才又回到国民党这里来了。你可以像我一样,我们可以做个同事嘛!” 李卡鄙视地看了他一眼,斩钉截铁地说:“叛徒,无耻!要杀就杀,我决不当叛徒!” 每次审讯,李卡都用事实给敌人以无情的揭露和辛辣的讽刺,弄得敌人狼狈不堪,无计可施。 1949年9月,解放大军已横渡长江,国民党反动派预感到末日已到,决定对李卡下毒手。 9月4日中午,从罗沙港口,风度中路到旧飞机场,沿路两旁里三层外三层站满了围观的群众。因为人们知道,敌人要枪杀的革命者是“古怪李”,李卡和梁坤被四个刽子手押着走在中间。在如狼似虎的敌人面前,他俩大义凛然,视死如归,面不改色。李卡看了看路旁的人群,用洪亮的声音高呼:“打倒国民党反动派!”“打倒蒋介石!”“国民党的日子就要完了!全国就要解放了!”“红军一定会为我们报仇!”“中国共产党万岁!”他一次次呼着这些口号,百步以外,都可清楚地听到。接着又高唱《国际歌》。
李卡就义时英勇不屈。敌人妄想叫李卡跪下,他昂头不理,敌人用力把他按下,一松手他马上站起来,再按倒,再站起来。弄到敌人一点办法也没有,最后只好使劲地把他揪住,不敢松手。罪恶的枪声响了,李卡,这个年仅27岁的共产主义战士,就这样把宝贵生命献给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 |
||||||
扫描二维码分享 |